在工业气体供应领域,现场制氮(PSA制氮机与膜分离制氮机)因其便捷与经济性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。在选择合适的制氮机和空压机时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:已知制氮机的流量和纯度,如何计算空压机所需的流量呢?
这个问题的答案,直接关系到初期设备投资与长期运行能耗成本。合理的空气量配置需要综合考虑氮气流量、纯度要求、海拔高度、分子筛选型以及进出口压力等因素。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您解析其计算方法,并重点介绍关键指标——“制氮机空氮比”。
一、氮气流量与纯度
在制氮机中,业主会提供氮气流量和纯度,这是最基础的关键参数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空气需求。我们要知道空压机所需的流量就需要了解:空氮比。一般而言,制氮机的“空氮比”是指制氮机中压缩空气量与产出氮气量的比值。例如,当制氮机的空氮比为3∶1时,意味着生产1立方米氮气需要约3立方米的压缩空气。
氮气纯度越高,意味着系统需要更充分地分离氧气、二氧化碳和水分,分子筛吸附量也随之增加,因此压缩空气量需求会相应增大。通常,99.5%的氮气纯度空氮比约为4.5∶1,而当纯度达到99.9%时,空氮比可提高到5∶1甚至更高。反之,如果纯度要求较低,例如95%—98%,空氮比可降至2.5∶1—3.5∶1之间。因此,氮气纯度的提升直接导致压缩空气量的增加,是设计制氮机空氮比时的关键依据。(此处空氮比仅为举例,还是要根据分子筛的型号来调整)
二、影响空氮比的因素:海拔
海拔对制氮机性能的影响往往被忽视,但也会影响到空氮比。随着海拔升高,空气密度降低,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氧氮分子数减少,导致压缩机单位流量下的进气量下降。为保证制氮机输出氮气流量不变,需要增大压缩机的排气量。
一般来说,在海拔1000米以下,同样的分子筛型号和制氮设备其中空氮比不会差别太大。但是1000米之后,每升高1000米,空气密度约下降10%—12%。例如在海拔3000米地区运行的制氮机,实际空气供给需比平原地区增加约30%—35%。因此,海拔修正是空气量计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,尤其在高原地区使用时,更需重新核定制氮机空氮比。
三、分子筛选型影响制氮机的空氮比
制氮机常用的碳分子筛(CMS)型号不同,其吸附特性、速度以及选择性也不同。高性能分子筛如J-type或新型复合型CMS,具有更高的氧吸附速率和选择性,在相同工况下可以减少空气消耗,提高氮气产率。
例如,普通分子筛制氮机空氮比约为4.5∶1,而使用高效分子筛后可降低至3.5∶1甚至更低。这意味着在保持同等纯度下,压缩空气需求可减少约20%—30%。因此,选择合适的分子筛不仅能节省能耗,还能有效优化压缩空气量计算结果,提高制氮机运行经济性。
此外,分子筛的装填质量也会影响吸附效果。专业的密相装填技术能确保分子筛床层紧密、无沟流。装填不实会导致气流短路,大量氧气未被吸附即穿透,导致回收率暴跌与空氮比急剧恶化。比如盛尔采用旋风式气流扩散器,吸附塔下部设有特殊的气流扩散分布装置,使气体在扩散时呈“S”螺旋形流动,和碳分子筛接触时呈“W”形流动,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气体对碳分子筛的冲击力,也使气体在吸附过程中更加均匀,并有效防止吸附“死角”和产生隧道效应,有利于提高氮气纯度和保证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。

另外,制氮机的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同样影响空氮比。通常情况下,进气压力越高,空气压缩后单位体积中氮分子浓度更高,吸附塔利用效率更好,空氮比相应下降。
综上所述,制氮机中压缩空气量的计算是多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。氮气流量与纯度是基础,海拔高度决定修正比例,分子筛选型影响吸附效率,而进出口压力则决定空气系统的能耗水平。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参数的基础上,才能准确确定制氮机空氮比,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。通过科学计算与合理配置,不仅能降低能耗,还能提升制氮机整体性能,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。